學霸分享:即使是零希望,也要盡百分百的努力,寒假是用來反超的

2019-01-28     逄艷姬     反饋

大多地區已接連展開期末考試,孩子們期盼已久的寒假就要到來了。

在寒假來臨之際,慧姐想提醒各位學子: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人贏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輸在了假期。

今天慧姐要說的是一對雙雙考進清華的女雙胞胎姐妹花學霸焦宇晨、焦宇曉的故事,看看她們有哪些學習秘訣,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讀完此文,請老師和家長給孩子分享!

下面是焦宇晨、焦宇曉回母校的演講內容:

大家好,很榮幸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對學習生活的感悟。

成功離不開拼搏,人生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學習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有扎紮實實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換來最後的成功。下面我們簡單地談幾點。

1、堅 持 不 懈

—— 在學習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都是積累的結果。

超常發揮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未來寄托在那渺茫的希望上,因為高中三年我們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下賭注,我們不敢輸,也輸不起。

不要說什麼「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即使是0%的希望,也要盡120%的努力。

不堅持到最後,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只要高考交卷鈴聲還沒有響起,任何一個人都有創造奇蹟的機會。你只要拼盡了全力,即使最後失敗了,也不會留下遺憾,而不會後悔。因為即使重來,你還能怎麼樣呢?

現實一點說,竭盡全力的人很多,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跨入清華和北大的大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與成長軌跡,是難以比較的,再加上太多的運氣與偶然,結果是否如人意往往難以預料,我們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不要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義無反顧,風雨兼程。我們相信一切付出都會有回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現在有些同學,一點也不願多付出,每一份付出,他都期待等量的回報;還有一些人,淹死在沒有回報的痛苦的漩渦中。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與決心。

別說為5%的收穫付出90%,即使是0%,你敢不敢說,我心甘情願,無怨無悔;你敢不敢繼續拼,繼續賭。如果你有這樣的氣魄,那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2、不 忘 初 心

——不管發生什麼意外,不忘初心,始終如一。

可能有很多事情會干擾你,但你自己要堅定,不鬆懈。

比如,每次從外地比賽或培訓回來,如果是在上學期間,我們從來不會先回家,而是下了車,就直接去了教室;每個大年三十,我們吃完了餃子就看書;大年初一當鞭炮聲響起的時候,我們還在做題;除了要輸液,我們沒請過一天的病假,即使是輸液,我們也會在輸完液之後立即趕到學校,哪怕還有最後一節課;有時在外出培訓的路上,我們也依然在看書。

在清華,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經歷,現在想來,這一切貌似很瘋狂,難以堅持,但有些路,走過了就不覺得有多麼曲折;有些苦,咽下了就不覺得有什麼滋味。一些在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在當事人看來,也不過就是平平。這樣的生活,開始是約束,後來是習慣,最後是麻木。

因為有信念的支持,你只會向著你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奔跑,不知疲憊。不是只有學霸才具有這樣的能力,任何人都有,只要進入了那個狀態,你就會理解他們的世界。三年,說說很長,過過卻很短。人的潛力總是無窮的,你不去激發,就永遠不可能超越。

3、拼 搏 無 悔

——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

軍訓的時候,有時早餐只有5分鐘,時間最緊的一次,我們只有20分鐘的時間,這20分鐘,要從操場跑回宿舍,騎車大約5分鐘的路程,吃完晚飯,換好衣服並集合完畢。我們沒有時間抱怨,只能立刻投入行動,結果我們都做到了。

有人說,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讓人十分敬畏的精神力量,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任何誘惑。那裡人人騎的都是飛車,走路都像小跑。在路上少有步行的人,大家都行色匆匆。上課時間幾乎沒有學生在外面走動。考試前幾周,兩個圖書館,六個教學樓,幾乎每個教室都有人自習。

清華校園很美,是全球十大最美校園之一,是亞洲唯一一所入選的學校,可惜那裡的學生沒時間欣賞。

可能你會認為他們很傻,你可能覺得自己只需上一所普通的大學,過一種平淡的生活。但幾年後,你一定會後悔,不是因為你過得不夠好,而是因為你想起,你從來沒有過那樣的青春,沒有過那樣的激情與拼搏。沒有被汗水洗禮過的青春是不圓滿的,沒有燃燒過激情的人生是飽含缺憾的。

高考在人的一生中越來越不占有決定性地位,你收穫的不僅是高考成績,更是那一段哭過、笑過、失望過、欣慰過的歲月。我們的高中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精彩。

4、相 互 促 進

——現在回想初中、高中的六年,如果沒有對方,很可能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相互踩著對方的肩膀,我們才爬到了今天的高度。

作為雙胞胎,看到對方奮筆疾書,你怎麼能放鬆得心安理得?除了拿起課本,你沒有選擇。在我們的心中,對方始終比自己水平高。不是我們想爭個高下,是從小,就有人要把我們比個高下。

每次考試後,成績偏低的那個人都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想盡一切辦法擠出更多的學習時間,這給另一個人帶來深深的危機感。於是我們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效率越來越高。記得初二的周末,我們一天只能學五六個小時,後來逐漸增加到七八個小時。初二的暑假就學到了十個小時。上了高中,乾脆取消了休息的時間,一天學到了13個小時。我們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成績上,高分對我們有極大的吸引力,與分相比,電視、電腦、手機、iPad對我們全都沒有誘惑力。

日復一日,我們進入了麻木的狀態,覺得這樣緊張的生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身處其中,也不覺得無聊或乏味。與別的孩子不同,我們時刻都了解自己的對手在幹什麼,與對手的差距時刻逼迫我們保持緊張。這根弦,一繃就是六年。

六年里,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我們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對方。這是真正的雙贏。

5、不一樣的假期

——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是用來反超的。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人贏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輸在了假期。

下面是我們一個假期的生活:早晨起床後,吃過早飯就開始了一天的學習。除了吃飯、上廁所以及飯後簡短的休息,我們從早到晚都不會離開我們的學習桌。從數學到物理,從化學到生物,開學前,看著四本帶有三種顏色標記的《教材全解》以及反覆琢磨過的課本,我們感到的是假期過得充實的踏實與驕傲。

當然,假期中不僅是做題,也有我們自己安排的單元測試,每一個測試成績不過85的單元都需要重新來過。

全解上沒有測試題了,我們就跑到書店「蹭書」,只做不買,直至過了85,我們才會進行下面的單元。這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開學以後,我們沒有接受新知識的迷茫與痛苦,一切都已那麼自然。這看似很恐怖,但對大部分清華學子,卻是那麼真實。

看看那些連作業都沒完成或最後抄完的同學,你就明白一個假期會造成多麼大的差距。很多時候一個人的領先不是因為他比別人多長了個腦子,而是因為他與別人早已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6、時間和效率

——提高成績無非就是靠時間和效率。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