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長江教授表示,在看門診時候,他總會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三高」的病友避免大魚大肉,他們常常回饋,自己吃肉不多,但是吃魚很多,因為醫生推薦要「多吃魚」!有些老人甚至一餐可以吃一條半斤以上的魚。

肖長江教授只能苦口婆心勸大家:魚也不能多吃!的確很多醫生交代病人的口頭禪就是」少吃肉(紅肉),多吃魚(白肉)「,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往往被病人錯誤領會,認為吃魚總量可以沒有限制。
肖長江教授說起了門診遇到的一個病人, 「他是一位老人,找我看病,說自己沒力氣。我見他人顯得無精打采,觀察其舌苔,白膩、邊留齒痕,人肥胖,屬於一個痰濕加脾氣虛的體質。原來,老人聽說魚肉優於紅肉,所以天天去釣魚,天天吃魚。」
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照傳統中醫的觀點,「魚生痰,肉生火」。魚生活在水中,是低體溫動物,大多數魚偏於寒涼,吃多了魚體內產生痰濕。而且魚也是含有膽固醇的,尤其沒有魚鱗的魚類膽固醇含量較高,如銀魚每百克含膽固醇361毫克,河鰻、泥鰍、黃鱔、鱈魚的膽固醇含量也比較高。
如果用魚來替代紅肉,每天最多2兩-4兩左右。所以,每次聽醫生推薦說多吃魚的時候,一定不是要大家總量多,而是在每天動物性食物總量120-200克中,魚所占比例多!
心血管內科主任沒吃一粒藥,趕走脂肪肝和膽固醇,把父親多年的高血糖也降了下來。不吃藥、不傷肝,還對身體好,效果看得見!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