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在中醫看來比治病更為重要,在《黃帝內經》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所以在中醫看來未病預防比生病再求醫更為重要。那麼自古以來中醫們又是如何進行養生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同來了解中醫的養生方法,為什麼這些養生方法有效果。
5字養生訣其實是對中醫不同的養生方法的一個總結,並且這些養生方法還對應著不同的時間段。只有這樣,才能維持身體的陰陽平衡,減少疾病的發生。
01
動作「慢」一點
慢養生一直是中醫提倡的一種方法,尤其對於現代人而言更應當要慢一點。
首先,動作慢一點。不管是起床還是運動,都不要太過急躁,動作過急、過猛會導致身體供血不及時,持續頭暈、心悸等現象。
其次,吃飯速度慢一點。急急匆匆地吃飯不僅會導致肥胖的發生還會引起胃腸道疾病,導致人體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吸收不充分,危害身體健康。
02
經常做運「動」
中醫里有一句話「五勞傷身」,其中「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這四個勞傷就和不運動有關,不動則氣血運行不暢,出現氣血瘀滯,長期如此自然會出現疾病。
首先,對於年輕人而言可以參與一些運動量比較大的鍛鍊,如跑步、騎車、游泳等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燃燒脂肪,有利於保持好身材。
其次,對於中老年人而言可以選擇一些動作比較緩的運動,如太極拳、五禽戲、散步等。這樣有助氣血的運行避免疾病的出現。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新陳代謝會減緩,毒素更容易堆積,所以適量的運動還有助於延緩衰老,清理身體。
另外,運動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運動,還要注意大腦的運動。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而隨著身體的衰老,腦細胞也在死亡和減少,多做大腦運動可以延緩大腦的死亡,調動大腦的潛能。
03
滋「潤」身體
潤養生可以從滋潤皮膚和滋潤內臟兩方面來看,水在人體中大約占用70%的重量,而每個年齡段的人,其體內含水量會不同,越是衰老,體內的水分流失會越多。或者說水分的流失是衰老的開始。
首先,要多喝水。血液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但是承載血液流動的是水,一天中有多達200升的水從血管中過濾出,如果人體失水15%以上,那麼會逐漸失去生命體徵。
其次,要多滋潤五臟。五臟六腑的燥熱會帶來很多疾病,如肺燥則會出現乾咳現象,肝火旺盛則會導致頭髮油膩、口臭、痘痘等問題。所以保證五臟六腑的滋潤,也是保證身體的健康。
滋潤五臟六腑除了多喝水,還可以食用一些養生食物,如山藥可以潤肺、腎和脾胃,綠色蔬菜入肝等。
04
注意保「暖」
保暖是中醫里養生的重點,保暖不等於穿得多,一味的多穿衣服也不利於身體健康,中醫里也有凍養生的說法。暖是注重身體四末的保暖,即手腳四肢的保暖。
首先,人體的四肢距離心臟最遠,最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四肢的保暖可以緩解這種現象。
其次,在人體的腳上有很多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的穴位,保暖可以有效的減少疾病的發生。
另外,還要注意一些身體其他部位的保暖,如冬季保護好脖子和後背、肚臍等。
05
精神放「松」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精神和身體都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狀態。這樣一方面增加精神壓力,出現內分泌失調,容易患病。另一方面,身體會出現肌肉僵硬、乏力、酸痛等現象。另外,匆忙的現代人和古人相比,呼吸的時間都在縮短,所以放鬆身心更為重要。
首先,精神上的放鬆,可以聽音樂、看書,還可以關掉手機,走出門,到野外進行精神上的放鬆。
其次,身體上的放鬆,長期身體緊繃會導致氣血瘀滯,氣血不通則會出現疼痛。身體上的放鬆可以採取運動、按摩和泡澡的方法。另外,做深呼吸運動也是不錯的放鬆方法。
現代人和古人想比,更需要食物之外的養生方法。隨著身體水平的提高,現代人並不缺乏營養物質,而更多的應當注意運動和精神上的養生。上文我們簡單的總結了中醫養生的五個重點,希望通過在這裡的了解,你也能注重中醫養生方法。
內容來源:人民網
本篇圖文全部轉載整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連繫小編~小編會在最短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