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無言,也別話多

2020-10-03     曹強育     反饋

寧可無言,也別話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與他人打交道的時候,而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孟子曾說過: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句暖心的話能讓人如沐春風,而一句狠話就能把人拉入冰窖。

正所謂,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

如果不能確保,我們說出口的每句話都是動聽的,那麼寧可無言,也別話多。

1.懂得慎言,是一種智慧

古語雲:「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只有懂得慎言,才能更好地行走於世。

清朝重臣曾國藩,曾經就因為不懂得慎言吃了很多的虧,甚至差點丟了性命。

曾國藩在做官的時候,因經常批評朝廷那些官官相護的官員,進而得罪了眾多大臣和地方官紳,因此處處受打壓。

並且在太平天國運動漸成燎原之勢時,曾國藩為了挽救大清,他直言不諱的指出皇帝的三個缺點,進而得罪了皇帝,差點丟了性命。

為此曾國藩在家反省了兩年,在研讀了老莊後,明白了自己處處碰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慎言。

為了能改掉這個毛病,曾國藩通過日記,每天記錄對所見的人,所說的話,之後不斷研究,不斷反省。

當再次出山時,他因自己說話謹慎,在官場上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曾國藩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領悟到了慎言的重要性,並留下了「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的經典語錄。

懂得慎言,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最聰明的策略,我們可能被多言傷害,但不會寡言傷害,故智者都寡言。

人人都能說話,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話」。

為人處世,我們要明白,有些話不得不說,而有些話寧可不說。

失足猶可追,失言難挽回。言而無當,不如緘默為上。

2. 懂地沉默,是一種自救

古語雲: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在說話之前,一定要好好思考,懂得謹慎自己的言語,寧可沉默,也切勿話多。

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對孔融長大後的事情,相信很多人會知之甚少。

孔融在成年之後因為文采斐然,成為了建安七子之一,在當時的威望非常的大。

當年曹操在發兵南攻荊州劉備,就想殺掉孔融。一是,當時孔融和劉備的關係非常的密切;二是,孔融每天跟著禰衡在酒後罵曹操。

雖然,曹操非常的厭惡孔融,但因不想擔上殺害名流的頭銜,於是一直在等機會。

孔融在得知禰衡被曹操設計殺害後,因不懂得沉默,在言論上出現把柄給曹操抓著了,進而被殺。

臨死前孔融求情曹操,放過自己兩個七八歲左右的幼子。當時才曹操本有意想放了孔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