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七分養!胃病患者飲食這樣調養

2020-10-04     小咪咪     反饋

胃病從何而來?

工作學習壓力大,吃飯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胃就出毛病了。

吃得太辛辣,又喝了大量的酒,嘔吐胃痛胃脹跑不了。

大量運動後,還沒顧上吃飯,先沖了涼水澡,胃就開始不舒服了。

………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74.avif

普通人胃不舒服通常與生活不規律、飲食不潔、暴飲暴食、吃刺激性食物、受涼等密切相關。

胃病的病因還包括服用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消炎藥、鐵劑、口服氯化鉀等,急性應激如大手術、燒傷、休克等,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等。

為什麼說「三分治七分養」?

飲食調養是慢性胃炎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去除誘因之後的長期恢復過程中,飲食調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去除原發病因,同時防止病情繼續進展和惡化;而飲食調養除了為身體提供必需的能量及營養素外,還有助於胃黏膜的修復,促進疾病的痊癒。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75.avif

藥物治療和飲食調養是相輔相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會影響最終治療效果,這也是胃病「三分治七分養」的含義所在。

胃到底出了什麼毛病?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具有分泌和運動功能。胃內有胃酸,胃酸是胃黏膜內不同的細胞所分泌的消化液,pH值為0.9~1.5。正常情況下,胃內黏液與非泌酸細胞分泌的碳酸氫鹽形成一道屏障,阻擋胃液與胃黏膜接觸,保護胃內壁不受侵蝕。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76.avif

胃的運動是由胃平滑肌周期性產生的運動,一方面將食物進行機械性消化,一方面推動食物進入小腸。

當胃黏膜的保護屏障被破壞,或者胃的正常運動受到了影響,胃就會出現不適感。胃黏膜受到上述病因的影響,出現破損或缺血,酸性的胃液、反流入胃的膽汁和胰液反向彌散進入黏膜,引起糜爛和出血,人就會出現噁心嘔吐、胃痛胃脹等症狀。這種現象急性發生時稱為「急性胃炎」;病因持續存在則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其他特殊類型胃炎。

進食的食物過於油膩,或者一次大量攝入高蛋白、高纖維素類的食物,造成胃排空減慢,胃也會出現脹痛不適的感覺。

養胃講究「三個度」

1

溫度

胃病患者切忌生冷刺激,食物溫度最好控制在50℃~60℃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77.avif

2

速度

細嚼慢咽有助於將食物完全磨碎,並與胃液充分混合,可以減輕胃的負擔。咀嚼的過程中,唾液消化酶入胃後可以中和胃酸,降低胃酸濃度,可以減輕其對胃黏膜的刺激。

3

稀稠度

胃病飲食需細軟碎爛易消化,米粥、龍鬚麵、蛋羹、肉丸、溜魚片、嫩豆腐、菜末、碎菜是很好的選擇,忌食物過於干硬

養胃需要「五注意」

01

注意避免各種對胃黏膜有刺激性、有損傷的食物和藥物。

戒菸戒酒,避免酸辣、堅硬、粗糙的食品,如辣椒、濃咖啡、油餅、年糕、涼拌菜等。

對纖維含量較高的粗糧和蔬菜可以採用粗糧細做(磨粉後與麵粉一起製作發麵食物)和細加工(蔬菜切碎或切小塊)的方式,每日粗糧50克,蔬菜300克。

02

注意生活規律,飲食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

晚餐勿過飽,飯後不宜立即就寢。如有能量不足的情況,加餐可以選擇牛奶、蘇打餅乾、烤麵包片、煮雞蛋等。

03

注意優質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的補充。

胃病患者易發生貧血和營養不良,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富含鐵、維生素 B 12 和優質蛋白質 食物的攝入。

含鐵豐富的食物包括動物血製品(鴨血、血豆腐等)、瘦肉、動物肝臟(因富含膽固醇,每周不超過85克);含維生素 B 12 豐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魚貝類、禽蛋、動物肝臟等;優質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包括蛋、奶、動物肉類、豆製品。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78.avif

04

淺表性胃炎患者養胃要注意什麼?

淺表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過多時,應禁用濃縮肉湯、味酸的食品;宜食用牛奶、豆漿、烤麵包片、鹼發麵的饅頭等,可以中和胃酸。

05

萎縮性胃炎患者養胃要注意什麼?

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過少時,可適當食用清淡肉湯、蔬菜蛋花湯、酸味水果等刺激胃酸分泌,還應食用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低的食物,如蛋清、嫩豆腐、魚片等。

養胃食譜舉例

1

急性胃炎緩解期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79.avif

採用低脂少渣半流食(全日植物油20~25克)

早餐:白米粥、蒸蛋羹

加餐:低脂牛奶

午餐:蝦仁龍鬚麵加碎菜葉

加餐:杏仁露

晚餐:雞肉米粥、胡蘿蔔泥

加餐:牛奶沖藕粉

2

慢性淺表性胃炎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80.avif

早餐:牛奶、煮雞蛋、麵包

午餐:鹵豬肝、燴小白菜(切碎)豆腐、銀絲卷、蓮子粥

加餐:煮蘋果、烤饅頭片

晚餐:燴魚丸、炒胡蘿蔔絲、發糕、紅棗粥(紅棗可去皮去核)

加餐:牛奶、蘇打餅乾

3

慢性萎縮性胃炎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81.avif

早餐:西紅柿蒸蛋羹、白米粥、麵包片

加餐:酸奶

午餐:溜魚片、口蘑冬瓜、二米飯(軟)

加餐:煮水果茶、餅乾

晚餐:香菇燉雞、醋熘菜絲(白菜絲、胡蘿蔔絲)、花捲、豆腐湯

加餐:酸奶

作者簡介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9182.avif

石勱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中日友好醫院營養科負責人。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營養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全國孕期營養課堂」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健康管理與促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生命質量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臨床營養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

專業特長:擅長對糖尿病、肥胖症、痛風、高血壓、高脂血症、營養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類腎臟疾病、神經性厭食、各類消化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患者進行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擅長根據老年人、孕產婦、兒童等不同生理階段和個體疾病特點為病患提供個性化的營養諮詢和飲食指導。擅長根據患者的中醫體質情況進行中西醫結合營養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