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降壓藥,可血壓就是下不去,可能是腎臟得了這種病!

2020-10-04     小咪咪     反饋

王阿姨突然暈倒了,全家人非常著急,連忙把她送到醫院。醫生馬上安排王阿姨急查血並完成影像學檢查,然後仔細體格檢查。

醫生查體後發現王阿姨的身體並無大礙,只是血壓有點高,160/90mmHg(毫米汞柱)。接著開始詢問病史,王阿姨虛弱地說:「我今年54歲,血壓高已經10年了,最高210/120mmHg,每天都在吃降壓藥,可是血壓就是下不去,保持在現在這個水平。奇怪的是,最近兩個月總感覺渾身沒力氣,不知怎麼的突然就一不小心跌倒了。」

這時王阿姨的化驗結果出來了,血鉀2.8mmol/L(毫摩爾/升),腹部CT顯示右側腎上腺占位性病變。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4251.avif

醫生考慮,是不是得了「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的腎上腺疾病

腎上腺是位於雙側腎臟上方的一對內分泌腺體,位於腹膜後隔腎之間,包於腎周筋膜和脂肪囊內,單側重4~5克。別看它體積小,作用卻大,是人體神經內分泌調控系統的重要構成部分。

腎上腺外科疾病組織學分類主要是腎上腺腫瘤,其他包括腎上腺增生、囊腫、結核等非腫瘤疾病。包括腫瘤在內的某些腎上腺疾病,可過度分泌多種激素,激素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最常見的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質醇增多症、嗜鉻細胞瘤。

這些疾病引起的症狀不同,共同的特點就是可引起頑固性的高血壓, 還會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以及高血糖、高脂血症、骨質疏鬆等代謝紊亂甚至會影響患者的外貌、精神狀況、抗感染和抗壓能力。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4252.avif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怎麼回事?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的醛固酮激素,引起以高血壓、低血鉀、低血漿腎素活性和鹼中毒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又稱Conn綜合徵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4253.avif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臨床表現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是頑固性高血壓和低血鉀。

高血壓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在早期血壓偏高,但隨病程進展,部分患者出現頭痛的症狀,此時服用降壓藥物效果往往不佳。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會出現不同器官的損害,比如眼部血管損傷引起眼底疾病,此時會有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的症狀。

低血鉀

健康人血鉀的正常參考值為3.5~5.5mmol/L。在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後期可出現自發性低血鉀,血鉀水平會小於3.5mmol/L。患者可表現為頭痛、肌肉無力和抽搐、乏力、肢體容易麻木、針刺感等症狀。

腎臟表現

長期的低血鉀使腎臟濃縮功能受損,出現低比重尿、多尿、夜尿增多等臨床症狀,常繼發口渴、多飲,並發尿路感染等。

心臟表現

有些患者心臟功能發生改變,主觀上會有心絞痛、心慌、心悸等不適感,這時應該做一下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檢查。心電圖會記錄心臟的節律圖形,心臟超聲可以反映心臟的結構情況,醫生評估病情後如有必要還可以做冠脈造影檢查,以評估心臟血管情況。

代謝紊亂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由於醛固酮分泌增多,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因此發生糖代謝紊亂、脂代謝紊亂以及腹型肥胖的風險均高於普通人群。

其他表現

兒童患者有生長發育障礙的表現,身高、體重等指標偏離正常值。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篩查

對於難治性高血壓的患者,要考慮到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再結合高血壓和低血鉀的病史,需要進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篩查。篩查需要專業的臨床醫生結合病史及相關檢查完成。像王阿姨的高血壓即使服藥也怎麼都控制不好的時候,就要考慮是否由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

王阿姨遵從醫生醫囑服藥兩周後,血鉀水平終於恢復正常,整個人精神了很多,於是到上級醫院泌尿外科專家門診尋求診治。在完善相關檢查後,確診為 醛固酮瘤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醫生為王阿姨做了腹腔鏡手術,摘除腫瘤,術後1個月,王阿姨不需要吃任何降壓藥血壓也可以穩定在正常水平。

王阿姨特別高興,自己多年來治不好的「奇怪的高血壓」竟然痊癒了!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4254.avif

引起難治高血壓的其他腎上腺疾病

除了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還有兩種腎上腺疾病常引起難治的高血壓。

皮質醇增多症

皮質醇增多症又稱為「庫欣綜合徵」,主要有因慢性糖皮質激素增多導致的一組臨床表現: 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糖尿病傾向、性功能異常、月經紊亂、精子減少等。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約一半以上由癌腫引起,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表現明顯,也提示癌腫可能性大。在明確病因後,一般首選手術治療,無法手術或手術失敗者可進行藥物治療或其他治療。

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瘤常引起陣發性高血壓,並伴有劇烈頭痛、皮膚蒼白尤其是臉色蒼白、心跳過快、四肢及頭部有震顫、出汗、無力,有時可有胸悶氣急、噁心嘔吐。

首選的實驗室檢查為測定血或尿游離甲氧基腎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腎上腺素,影像學檢查作為定位檢查。嗜鉻細胞瘤一旦確診並且定位,應該儘早手術切除腫瘤。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48/20484255.avif

周曉峰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日友好醫院醫療保險辦公室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北京泌尿外科分會委員、北京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北京泌尿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泌尿外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會醫學委員會委員等。

從事泌尿外科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泌尿系腫瘤、前列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尿路結石、男性疾病、腎移植等泌尿外科臨床疾病的診斷及微創治療。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經尿道紅雷射前列腺切除術、紅雷射膀胱腫瘤切除術,腹腔鏡下高選擇性腎動脈阻斷紅雷射腎部分切除術,腔鏡監視下高危患者腎穿刺術等新技術。在科技部項目支持下在國內率先開展膀胱癌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