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早睡早起,他卻晚上不睡早上不願起;
你希望孩子愛乾淨、會整理,他卻經常丟三落四;
你希望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卻能偷懶就偷懶……
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很多家長苦口婆心、建立各種獎罰制度,但往往是剛開始有點用,時間一長,孩子又拋到腦後了。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為什麼這麼難?該如何破解呢?我們從一個家長的教育案例開始說起:
我家孩子有個習慣不太好,就是東西喜歡亂扔,所以常常會找不見東西。有一天,孩子的語文書不見了,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
回來,孩子和我哭訴,我聽了倒覺得是個幫助他調整的好機會。
我先問他:「你覺得課本,應該放在學校和家裡的哪些地方?」
他思考了下:「書包、書桌和書櫃」。
「好,很棒!那我們先在家裡的書桌或書櫃,找一個地方專門放課本,好嗎?」
孩子選擇了書櫃的第二層,因為方便、易拿取,於是,我和他一起準備了專門的書架和標籤,把那塊區域確定為「課本專區」。
然後,我告訴他:自己親手整理好的東西,再找的時候就方便多了,因為身體有記憶,知道自己放的東西在哪裡。鼓勵他繼續把他的繪本、故事書、文具、玩具,進行分類,按照他的意願,放在他希望的地方。
收拾完之後,他表示很滿意,他的小房間因為收拾乾淨了,空間像突然擴大了2 倍,東西也放在方便取拿的地方,容易找到,而且,在地板上走,再也不用擔心會踩到什麼小汽車、積木塊了。
他說:媽媽,我突然愛上了我的房間。
以後,那種我追著他在後面收拾的情況就變得少很多了,他記住了每類物品放的位置,用完了儘量會放回原位。如果他實在來不及收拾,我會一周再陪他做一次整理。
現在,他已經養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習慣,因為亂放而導致丟東西的情況也沒有發生過了。
在這位家長的處理辦法中,有兩個地方特別重要:
第一,家長得學會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
自然後果,是指孩子在一個沒有評判的環境下,經過自己的嘗試,體驗到的結果與後果。
當不好的結果發生時,家長不要在旁邊奚落、嘮叨、批評孩子,讓孩子在沒有評判的環境下,體驗下自己沒有自主整理能力所帶來的後果。
第二,能力培養的前提是:正向感覺、小步前行。
當孩子體驗到一個感覺不太舒服的自然後果,家長可以放下期待,把整理能力分解成不同步驟,讓孩子小步前行。
每當孩子做到一點,或者想到一個解決辦法,就及時肯定,加強他在這件事上的正向感覺。
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過程,我們不能用心中完美的標準,期望孩子一下子就學會,家長要做的是——放下期待,把事情分解、把能力分層,讓孩子小步前行;
當孩子做到一步時,就及時反饋和肯定,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感覺,願意不斷嘗試。
當家長放手,並帶著愛和信任支持和引導時,孩子的主動意願就源源不斷地被激發出來!
由此可見,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地憑著本能和經驗去對待孩子,可能會浪費很多良好的教育契機。
新的一年又開始啦,你準備和孩子達成哪些好習慣的目標呢?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努力養成哪些良好習慣?
美國兒科學會為爸爸媽媽們,提供了以下清單:
學齡前兒童:
♥ 我會努力把我的玩具收拾整齊,把它們放在它們應該呆的地方。
♥ 每天,我會讓爸爸媽媽幫我刷兩次牙。
♥飯前便後,我會洗凈雙手。
♥ 飯後,我會學習如何收拾飯桌。
♥ 我會友好地對待所有的小動物。在撫摸小動物前,我會學會先徵求它們主人的同意。
♥ 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那些需要朋友、看起來難過或者孤獨的其他小朋友。
♥ 當需要幫助或感到恐懼時,我會向爸爸媽媽或者其他我信任的成年人尋求幫助。
5~12歲兒童:
♥ 大多數日子裡,我會喝牛奶和水;在特定時間才會喝蘇打水或果汁飲料。
♥ 在晴朗的日子裡出門前,我會抹上防曬霜來保護皮膚。我還要記著:只要有可能就待在陰涼處,戴上帽子和太陽鏡,尤其當我在戶外運動時更要這樣做。
♥ 我會努力堅持一周至少能做三次運動(如籃球、足球)或者活動(如捉人遊戲、跳繩、跳舞、騎自行車)。
♥ 騎自行車、滑板或溜冰時,我會戴上頭盔。
♥ 每次乘車,我都會繫上安全帶。在身高不足夠讓我獨立使用安全帶之前,我會一直坐在後排座位上,然後使用輔助軟坐墊。
♥ 我會友好地對待那些難於結交朋友的小孩,邀請他們參加運動或遊戲等活動。
♥ 我會將我看見或聽說的恃強凌弱的行為告訴成年人,同時告訴他我也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學校里每個人的安全。
♥ 我會保護我個人信息的安全,不在網絡上分享我的名字、家庭住址、學校名稱以及電話號碼。在未徵得爸爸媽媽同意之前,我不會將自己的照片發送給在網絡上認識的人。
♥ 當我遇到困難或者感到有壓力的時候,我會嘗試與爸爸媽媽或者其他我信任的成年人聊聊。
♥ 關於電子遊戲和網際網路使用,我保證會盡最大努力來遵守家規。
爸爸媽媽,可以和小朋友們商量下,
列一張新年好習慣清單。
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加油吧!